本科介紹
女性一生(新生兒期~兒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老年期)中可能罹患的所有女性特有疾病,如良性惡性腫瘤、感染、內分泌失調、更年期障礙等各種疾病,都是本科診療對象。此外婦科另一大特徵,即是涵蓋各領域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手術、抗癌藥、荷爾蒙治療)。概要
診療體制
本科由教授、準教授以下、指導職為中心,與醫師、研究所學生、研修醫師等,不分日夜診治婦科疾病。每週一、三上午舉行婦科病例討論會,詳細討論治療方針。每週一、四分別與放射線治療團隊及病理部召開癌症病例聯合討論會。除了婦科腫瘤專科醫師,另與放射線腫瘤、病理診斷學專科醫師組成團隊,匯集各領域知識與技術,建構安全執行適當治療方針的機制(多科際整合式治療)。手術不只追求根治,而是考量術後QOL(生活品質)後進行手術(保留自主神經廣泛性全子宮切除術、廣泛性子宮頸切除術等)。淋巴水腫及排尿困難等癌症術後併發症,也會於術後早期細心指導。
北海道大學醫院不僅診治婦科癌症,同時也是進行臨床研究、啟發社會、以及教育修練醫師(畢業後3~5年臨床研修)、研修醫師(畢業後1~2年臨床研修)、醫學生的醫療教育機構。近來積極參與日本國內外機構合作臨床試驗(日本:JGOG、JCOG,美國:GOG),治療方針與國際同步。
治療方針
本科治療方針雖以實證為前提,亦會個別評估病人情形,不僅重視治療績效,更以身心生活品質為考量。診療範圍
- 婦科一般疾病(感染、先天疾病、月經異常、良性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 婦科癌症(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
- 生殖內分泌(不孕症、腹腔鏡手術等)
- 女性保健(更年期障礙、骨質疏鬆症、女性荷爾蒙治療、中醫治療等)
- 婦女泌尿科(尿失禁、排尿困難、骨盆腔生殖器脫垂等)
淋巴水腫 (1.7MB)
診療時間
初診時間:週一、三、四 上午08:30~中午12:00※2014年6月起變更為完全介紹預約制,就診請攜帶介紹信。
婦科門診表
星期 | 診療內容 |
---|---|
週一 | 婦科腫瘤、一般門診 |
週三 | 婦科腫瘤、一般門診 |
週四 | 不孕內分泌、內視鏡手術 |
目前初診及複診皆採取預約制,就診前請記得預約。
診療範圍
一般/專科 | 門診名稱 | 星期 | 診療內容 |
---|---|---|---|
一般 | 一般門診 | 一、三、四 | 婦科一般(月經異常、良性腫瘤、性感染症等) |
專科 | 腫瘤門診 | 一、三、四 | 婦科癌症(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 |
專科 | 術前門診 | 一、四 | 術前診察、檢查 |
專科 | 腫瘤、陰道鏡門診 | 三 | 陰道鏡檢查(子宮頸細胞異常)、子宮頸錐狀切除後等 |
專科 | 不孕內分泌門診 | 一、三、四 | 生殖內分泌(不孕治療、子宮肌瘤及子宮內膜異位症、內視鏡手術等) |
專科 | 女性健康門診 | 二、四 | 女性保健(更年期障礙、骨質疏鬆症、生活習慣病、女性荷爾蒙治療、中醫治療、骨盆器官脫垂等) |
專科 | 排尿困難門診 | 四 | 排尿困難(術後) |
專科 | 乳房門診 | 二 | 乳癌篩檢 |
專科 | 淋巴水腫門診、淋巴水腫照護門診 | 三、四 | 淋巴水腫 |
專科 | HPV疫苗門診 | 一~四 | HPV疫苗接種 |
診療績效
婦科臨床統計(2012年1月~12月)
〈婦科腫瘤〉
以北海道各地介紹而來的病人為主,一年有878人次入院治療。697位(79.7%)為癌症(子宮頸癌18例、子宮頸上皮內贅瘤 例、子宮內膜癌31例、卵巢癌22例),以手術、藥物、放射線進行治療,治療成果良好。一年進行240次手術,癌症手術(子宮頸、內膜、附件)外,主要有子宮頸上皮內腫瘤錐狀切除術56次、子宮及子宮附件良性腫瘤手術71次。病房實施臨床路徑,讓病人積極參與治療。婦科由醫師、醫護人員、病房專任藥劑師組成團隊,實施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建立1.定期舉行治療相關科別(放射線治療團隊、病理部、影像醫學)聯合病例討論會、2.訂定各病例最適當的治療方針、3.安全實施的機制(多科際整合式治療)。術後腫瘤門診追蹤觀察,以及預防生活品質降低的各專科門診:女性健康維持門診(更年期、骨質疏鬆症)、排尿困難門診、淋巴水腫門診為您細心照護。此外,乳房門診以荷爾蒙治療及婦科癌症病人為中心,進行乳癌篩檢。
臨床研究為探討婦科癌症的個別化治療,及提升術後生活品質的手術方式。如何預防婦科癌症病人的骨質疏鬆症及術後併發症「淋巴水腫」也在探討範圍內。基礎研究有:卵巢癌抗藥性的克服、各種microRNA(微核醣核酸)與子宮內膜癌浸潤能力的相關分析、子宮內膜癌的p53基因突變研究、子宮內膜癌淋巴結轉移標誌的探索等。
〈生殖內分泌〉
門診人數8,244名,多為北海道各地介紹而來。此外,本院於2009年1月開設不孕治療的專門設施「生殖醫療中心」,實行體外人工受孕、單一精蟲顯微注射術等輔助生殖技術(ART)。將過去婦產科不孕治療部門獨立,配置醫師、胚胎培養師、專屬護理師,診療空間擴增為3倍。讓病人可以在完善的治療環境中接受充分診療。生殖困難病例增加的現在,取卵數204週期,胚胎移植137週期(新鮮胚胎21、冷凍胚胎116),平均年齡38.3歲。懷孕率:新鮮胚胎33.3%、冷凍胚胎35.3%。生產率:新鮮胚胎28.5%、冷凍胚胎26.7%。不只體外人工受孕、卵細胞內單精蟲注射等高端治療,還包含治療造成病因的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等),重建輸卵管等提高病人懷孕率,一年進行95件手術(腹腔鏡、子宮鏡、輸卵管鏡手術95件,部分為同步實施)。
最新消息
婦科開始啟用機器人支援手術ー敬請期待更精進的教育及診療內容
概要:
婦科於2014年7月1日週二進行了北海道境內大學首次子宮癌症機器人支援手術。出血量為目前剖腹手術的1/10以下,病人復原狀況良好,於4天後的7月5日出院。相比過去術後需3~4週才能出院,住院天數大幅縮短,讓病人得以迅速重回日常生活。目前這項手術尚未納入健保,暫屬大學醫院臨床研究,預計取得日本政府認可後,將成為保險可給付的先進醫療手術。
採用機器人支援手術之原委:
機器人支援手術(又稱達文西手術)可清楚看見神經及血管,因此進行神經保存手術最能發揮本事。過往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手術為剖腹進行,手術切口大。由於子宮周遭有許多血管,癌症手術出血量相對較多。但機器人支援手術可利用高倍率放大立體影像,確認細微血管並一一止血,因此出血量大為減少。為避免病人術後排尿困難,至今堅持採用先進的自主神經保留廣泛性全子宮切除術保留神經,機器人支援手術助益頗大。機器人支援手術內容、對象、意義:
由教育面看,支援機器人有2個主控台並皆可操作,執刀醫師操刀時,研修醫師可透過相同畫面學習手術所需的解剖學。年輕醫師操作時,指導醫師也可適當進行指導或介入等,對醫師養成及提升醫療技術有莫大貢獻。由診療面看,機器人支援手術讓子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的病人得以接受低侵襲手術,提高術後生活品質。北大醫院婦科由過去即重視病人治療後的生活品質,選擇保留組織功能的手術。其結果,保留卵巢、神經的子宮頸癌手術普及全日本。此外也進行保留子宮的子宮頸癌手術,讓病人得以懷孕、生產。機器人支援手術,是提高此類精細手術確實性的劃時代手術方式。今後首要目標,是通過先進醫療認證。通過先進醫療後實行多項手術,確認安全性和效果後納入保險,就能有更多病人因此種低侵襲性手術受惠。啟用時間:
2014年7月

機器人支援手術全景(2014年7月1日)
左邊為機器手臂與助手,右邊可看見施術醫師。


機器人支援手術施術醫師及施術醫師操作情景
操縱桿(2014年7月1日)
本院引進內視鏡手術支援機器人達文西Si手術系統。以往腹腔鏡手術只能看著平面圖像進行手術,達文西Si手術系統可從主控台看見立體影像,並可以最高10倍的放大倍率操作,神經保留、血管的確認及處理得以簡化。此外關節處可進行過去內視鏡鉗子做不到的540度迴轉,也能進行剝離及縫合等精密操作。達文西手術的傷口比剖腹手術小,因此出血量少,併發症風險降低。術後復原快速,住院時間與剖腹手術相比大幅縮短,可迅速回復日常本院引進內視鏡手術支援機器人達文西Si手術系統。以往腹腔鏡手術只能看著平面圖像進行手術,達文西Si手術系統可從主控台看見立體影像,並可以最高10倍的放大倍率操作,神經保留、血管的確認及處理得以簡化。此外關節處可進行過去內視鏡鉗子做不到的540度迴轉,也能進行剝離及縫合等精密操作。達文西手術的傷口比剖腹手術小,因此出血量少,併發症風險降低。術後復原快速,住院時間與剖腹手術相比大幅縮短,可迅速回復日常生活。